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武曉莉)日前,一條“夏糧收購超3000萬噸”的新聞沖上熱搜。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的最新信息顯示,我國主産區夏糧收購進度已過四成,累計收購小麥超過3000萬噸。眼下,江蘇收購進度接近尾聲,安徽、湖北已過半,河南、山東、河北等地進入集中上市階段。
在喜迎豐收的背後,數字科技在種植、烘幹、收儲、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層層保障,确保糧食顆粒歸倉,讓糧安、庫安、人安。
AI技術成麥田“守望者”
今春,某地。
技術人員利用AI遙感識别技術,比對3月28日、4月16日、4月25日的三期遙感影像數據後,發現有三塊耕地種植的小麥在一月之後消失了。
作爲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小麥的種植面積和總産量僅次于水稻。當前,正值冬小麥收割存儲期,确保夏糧顆粒歸倉是實現全年糧食豐産豐收的堅實基礎。從守護好18億畝耕地紅線到小麥收割,AI+遙感技術正化作麥田守望者,用科技力量守護金色麥浪,不留死角和盲區。
商湯科技遙感事業部總經理張琳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說:“AI解決方案不僅具有高精度的作物識别能力,可精準識别小麥種植範圍,并快速判定小麥生長的變化情況,還能精确監測、準确識别作物變化、土地利用變化等具體情況,爲農業部門及時監管治理提供了重要信息支撐。”
小麥收割的全過程看似簡單,實則存在很多難題。傳統農業都是靠種植者的經驗判斷成熟周期,效率不高。大面積種植就需要通過農業遙感技術,解決高效識别小麥生長情況的問題。據張琳介紹,現有遙感影像易混淆小麥與青貯等其他農作物。這些都會導緻小麥生長變化的監測效率低、成本高,精細化管理工作難度大。通過SenseRemote遙感影像智能解譯解決方案快速進行算法模型開發,能精準識别小麥分布并準确監測小麥生長變化。
以AI+遙感彌補現有技術手段的不足,也正在助力小麥的正常收割。在強大的算法和算力支持下,AI技術的應用幫助農業農村部門提高管理準确率,解決人工巡查遺漏誤報、傳統解譯“高費低效”等痛點,提升糧食作物生産監管能力。
夏糧豐收都“有數”了
今夏,中原大地又迎小麥豐收。
夏收時收割機調度能否滿足要求?播種灌溉能否實現數字化管理?夏收夏種夏管産生的海量數據能否得到及時有效地分析?在夏收季節,糧食數據的存儲和處理,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錯漏。
望着金黃的麥浪,河南省農業農村廳一位農業信息化工作的負責人撥通了河南聯通客戶經理的電話後,不到一個小時,條目清晰、内容翔實的數據報告便送到了客戶的案頭。
随着河南智慧農業的推廣,大批農業信息化數據如潮水一般湧來。中國聯通數據中心負責人告訴《中國消費者》記者:“建在河南的數據中心可立即響應農業農村廳需求,通過獨有的3D可視化運維管理平台,将涉農數據進行梳理整合,短時間内便根據客戶需要,從海量數據中整理出一份兼具科學性和可讀性的報告,方便指導‘三夏’工作落地。”
河南是我國重要的糧倉之一,大數據中心整合網絡與算力資源,提供“聯接+感知+計算+智能”的算網一體化智慧農業服務。記者了解到,當下的河南,灌溉、播種、施肥、收割都可以實現全場景數據采集、全過程智能化處理,農民可以看着電腦“種莊稼”。5G無人機、5G收割機産生的海量數據得到及時有效處理,實現了全過程無人化、智能化,節省了人力 、物力、财力。
數據中心還能幫農民種地拿主意。據了解,數字孿生、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手段下的智能化運維管理,就像爲智慧農業裝上了一個大腦,爲夏收工作各項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數字孿生監控技術(3D可視化運維管理)提升了設備故障精準定位能力,工單系統實現了智能化分發,數字管理平台實現了信息系統自動關聯,巡檢人員通過App即可完成巡檢任務。
“糧閃付”助落袋爲安
夏糧豐收後,及時兌付糧款、落袋爲安,才能激發種糧戶賣糧的積極性,穩定糧食市場供應。實發體育糧谷中心副總經理王一翀糧對記者說:“此次夏糧收購呈現出質、量、價‘三高’态勢,今年小麥種植面積明顯增加,品質更好、産量更高,價格也較高。”
基于數字化技術的糧閃付系統和數字化糧庫系統,讓今年的夏糧收購充分體現出數字化收購對保護農戶售糧積極性、解除售糧農戶對付款和卸車效率等擔憂的作用,同時,增加了收糧單位對糧源的掌控能力,提升資金支付效率。以實發爲例,旗下的實發體育在收購中100%使用糧閃付,大大縮短了糧款到賬時間,最快隻需4秒,農戶就能拿到賣糧款。
糧閃付的使用解決了以往賣糧結算效率低、“人情糧”“打白條”等可能存在的問題,同時兼顧了高效與安全,将原有結算周期0.5-1.5天縮短到幾秒。據實發體育大數據農業公司副總經理郭建介紹,目前,“糧閃付”共覆蓋了580個庫點,其中自有庫90家、外租庫490家,成功支付20多萬筆,總金額超過百億元。
據了解,糧閃付實現了支付數據從收購一線到銀行系統的互聯互通,快速結算且結算過程無人工參與。在結算“糧閃付”環節,根據糧食收購過程中的入庫數量、結算金額、售糧人姓名及銀行卡信息等,通過數字化系統自動傳遞至結算系統内,進行實時審核與付款。
數字化庫杜絕“人情糧”
扡樣節點自動選點取樣,化驗室“背對背”檢化驗,無人值守地磅系統自動過磅,卸糧完成後在自助機上自動操作結算離場,糧閃付系統自動付款……應用5G、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科技手段,“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信息化管理、智能化管控”的數字化糧庫,正在中華大地遍地開花。
3月18日早上,第一位售糧人制卡成功,标志着實發體育南良公司城陵矶庫點數字化糧庫系統正式啓動。至此,南良公司已上線數字化糧庫庫點20家,全部使用糧閃付系統。
“數字化糧庫系統從收購源頭杜絕傳統收購的人爲幹擾行爲。”實發體育安全環保部總經理劉結友對記者說,“理論上,售糧人可全流程自助運行,降低企業人工成本,提高收購效率,避免‘人情糧’‘作弊糧’。”
據了解,華東公司蘇南片區是江蘇區域小麥上市最早的地區,江陰庫作爲蘇南片區的自有庫收購點和收購點的排頭兵,提前完成了數字化糧庫智能版和自動扡樣器的安裝工作。通過數字化糧庫,實現“一卡通”“無紙化”“無時差”目标。
據劉結友介紹,數字化糧庫智能版主要通過大廳制卡、自動扡樣檢驗、刷卡售糧、無人值守磅房刷卡卸車、結算閃付6個環節來實現。
在大廳制卡環節,農戶根據售糧大廳工作人員的指引,在售糧一體機上快捷方便地完成登記制卡工作,售糧大廳大屏顯示價格,售糧一體機上操作流程目視化,讓農戶體會到現代售糧帶來的方便性;自動扡樣檢驗環節,通過自動扡樣系統自動識别車輛牌照、車輛位置後進行自動扡樣,整個環節實現自動化操作;有了檢驗結果,農戶根據系統裏的質量和價格信息,進行議價确認後直接進行刷卡售糧操作;無人值守磅房環節,實現車号識别自動放行,刷卡時進行車号、卡号二合一驗證,自動判斷車輛是否完全上秤,衡重數據穩定後自動讀數并拍照存檔;在刷卡卸車環節,現場保管員利用數字化糧庫手機版現場确認是否完成卸貨,質量是否異常。
據了解,“四化糧庫”通過智能檢測技術,還能實現糧食品質等級自動與财務系統聯動,減少人爲幹預;通過智能糧溫檢測系統建設,可減輕保管員工作強度,提升糧溫檢測工作效率;通過智能安防技術,還可實時監控庫區車輛、人員的活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