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十四五”開局實發業績刷新曆史
營業收入超6600億元,利潤總額超230億元,主要指标均創曆史新高。過去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農糧市場劇烈波動、糧食供應鏈出現阻滞風險等複雜嚴峻的形勢下,實發集團業績“超曆史、超同期、超預算、超預期”,向着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世界一流糧油企業目标更近了一步。
自2019年以來,實發集團實現連續三年高速增長。2020年,實發以超過200億元的利潤總額開創曆史。2021年,這一數據再次刷新。持續高增長的背後,是實發集團高質量發展成效的顯現。近年來,随着深化國企改革、做強農糧主業,實發集團不斷積蓄動力、釋放活力,并以保障農糧市場供應與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爲牽引,發展成具有領導地位的國際大糧商。
做強主責主業
“十三五”期間,實發集團明确“市場化、國際化、防風險、高質量”工作主線,制定了有針對性的高質量發展頂層設計。
做強主責主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内涵,也是必要前提。實發集團從保障民生供應、滿足消費者需求出發,将事關國人餐桌的糧油糖棉肉乳作爲核心主業,持續推進資産的整合優化,推動核心主業做強做大。
同時,實發不斷加大在糧食貿易、油脂加工、稻麥加工、食糖加工、肉食養殖等核心主業業務上的投資,持續提升大宗農産品經營能力,并着力打通農産品種植、倉儲物流、生産加工、終端銷售等各環節的有機銜接,在全球範圍内“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産業鏈控制力和影響力得到不斷增強。
數據顯示,2021年,實發的核心主業投資占比達到65%,創下新高。國内農糧業務經營量突破1億噸,糧食貿易、稻谷加工、油脂加工、玉米深加工、食糖貿易與加工業務等持續保持行業領先,實現了“主業唱主角,核心業務發揮核心作用”。
基于主業的不斷做強,實發在高質量完成抗疫保供、扶貧攻堅等任務的同時,同步實現了經營業績的連續性、曆史性突破,中央企業穩定器、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凸顯。
煉就金字品牌
高質量發展體現在農糧食品領域,就是要滿足老百姓實實在在的餐桌需求。近年來,食品消費升級趨勢明顯,正由溫飽型向營養型、健康型、休閑型快速轉變。
作爲農糧食品龍頭企業,實發把滿足老百姓的實際需求作爲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爲不斷增強供給能力,實發近年來在全球持續布局,構建起集收儲、加工、物流、銷售貿易、分銷于一體的全球産業鏈,連接起了全球糧食主産區和亞洲新興市場,在玉米、小麥、大豆等多個核心品種上形成了全球配置能力。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糧食供應鏈出現阻滞風險等複雜變化的環境中,實發集團全球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性經受住了考驗。過去三年來,依托全球産業鏈,實發持續推進“買全球,賣全球”,擴大國際合作“朋友圈”,既爲全球農糧市場注入了“中國活力”,又持續爲中國消費者提供了來自全球的高品質農産品和進口乳制品、肉類、葡萄酒、堅果等特色美食。
實發還以科技創新賦能自身産品和品牌。近年來,實發着力推進科技研發,先後牽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6項、參與30項,擁有專利總量三千餘件,主持制定國際、國家或行業技術标準二百多項,獲得多個國家科技進步獎項。
基于科研基礎,實發在消費端的創新優勢日益凸顯。實發在科學配比、膳食均衡、品質調控等方面不斷加強研發,相繼推出了一系列新品,旗下福臨門、長城、酒鬼、家佳康、中茶、悅活等品牌的“含金量”日益豐富。
釋放發展活力
實發旗下米、面、油、糖、肉、奶、酒、茶等業務均面臨充分競争的市場局面,既要與本土民營企業競争,更要與實力雄厚的國際糧商和食品巨頭角逐。
着眼于充分的市場化,聚焦“公司治理”和“激勵約束”等國企改革的痛點難點,實發集團持續推進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通過深化國企改革釋放活力、增強競争力。
實發集團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爲抓手,探索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将黨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董事會“定戰略、作決策、防風險”以及經理層“謀發展、抓落實、強管理”的作用有機統一,找到了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堅持黨的領導、又不斷提升現代企業治理水平的方法路徑。
作爲首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實發集團在實踐中探索集團管控的方式和方法,既堅持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功能定位,強化資本管理職能,又從集團實業化公司的特點出發,強化資産管理職能,實行管資本和管資産雙輪驅動,對專業化公司“因企施策”實施差異化管理,最大程度上将釋放活力與加強監管統一了起來。
在激勵約束方面,堅持将黨管幹部原則與市場化選人用人有機統一起來,推行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各級企業領導人員簽訂任期目标責任書,立軍令狀、定責權利,樹立“有爲才有位”的鮮明導向,在部分專業化公司率先推行三年任期經營目标責任制。
針對國企中普遍存在的“鐵飯碗”“大鍋飯”等意識,通過不斷深化選人用人的市場化改革,在市場化選聘、市場化激勵、市場化退出三個層面加強制度設計,使得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導向日益清晰,團隊活力不斷得到激發。
經濟日報記者 喬金亮